贊助商鏈接 |
圖為廣西荔浦市馬嶺鎮(zhèn)德安村6000多畝花卉苗木小苗繁育基地。鐘國文 攝
中新網廣西新聞3月8日電(鐘準 鐘國文 張明韜)近年,廣西荔浦市馬嶺鎮(zhèn)德安村群眾從種植水稻、馬蹄傳統(tǒng)耕作中跳出來,大力發(fā)展培育小苗木特色產業(yè),闖出一條調優(yōu)產業(yè)、壯大規(guī)模、亮出品牌的發(fā)展新路。
目前,該村培育種植紅繼木、毛杜鵑等各種苗木6000多畝,村民人均近2畝,農業(yè)“特色牌”越打越響,老百姓的“錢袋子”也越來越鼓,依托小小苗木“敲開”了致富大門。
馬嶺鎮(zhèn)德安村緊挨321國道,村屯土地肥沃,水量充沛,灌溉便利。10多年前,德安村依托良好自然資源稟賦和便捷的交通優(yōu)勢,在經濟能人帶領下,開始了以技術扦插紅繼木、杜鵑、紅山茶等小苗為主的花卉苗木品種。這個技術含量不高、管理方便、勞動強度小、經濟效益高的小苗木產業(yè),從剛開始的幾戶人家,逐步發(fā)展、擴大,到后來全村家家戶戶種植花卉苗木,讓德安村成為特色鮮明的“一村一品”“一村一業(yè)”花卉苗木專業(yè)村,全村群眾在這個“花花世界”里安居樂業(yè),幸福生活。
桂林荔浦民強花卉苗木種植合作社理事長羅明強說:“村里得益于這個花卉苗木的種植發(fā)展,青壯年勞動力基本上都沒有外出打工,都在家里種植自己的花卉苗木,每年的收入也比較可觀,生活比以前更好了,現在都是越過越好的生活。”
隨著種植面積的不斷擴展,德安村成立了桂林荔浦民強花卉苗木合作社,并采取“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確保了這個“朝陽”產業(yè)的健康發(fā)展,僅合作社社員種植的花卉苗木面積達到1000多畝,既帶動了產業(yè)發(fā)展,助推了脫貧攻堅,又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xiāng)村振興有效銜接夯實了堅實基礎。
羅明光是桂林荔浦市馬嶺鎮(zhèn)德安村花卉苗木的種植戶,他說:“我還沒有種花卉苗木前,家里實在是窮,種田種地只能有飯吃,所以是村里的貧困戶,后來跟大家一起種苗木后,日子就逐漸好轉了,2017年就摘下貧困戶的帽子。”
在打“特色牌”過程中,合作社為群眾免費提供樹苗,聘請農業(yè)專家提供技術指導,從選品種、扦插幼苗、后期管理、小苗銷售等環(huán)節(jié),給予全方位的幫助和支持。因此很多村民學到技術后干勁很足,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苗木管護上,有力促進了產業(yè)發(fā)展規(guī);⒁(guī)范化、標準化,推動了產業(yè)化經營和農民增產增收,達到讓農民致富奔小康的目的。
羅明光說:“我們這個花卉苗木一般是一年扦插兩批小苗,像去年行情比較好,我自己的六畝花卉苗木收入大概有12萬元左右,作為農民一年有這樣的收入,我覺得很不錯了。”
小小花卉苗木成就大產業(yè)。如今,德安村苗木種植面積達6000多畝,培育有紅花繼木、毛杜鵑、羅漢松等20多個品種,年銷售綠化用扦插小苗10億多株,成為我省及周邊10多個省的主要供苗產地,目前是廣西最大花卉苗木小苗繁育基地。去年德安村小苗木產值1.2億元,僅此一項人均增收都超3萬元以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