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7苗木網
當前位置: 597苗木網 » 行業(yè)資訊 » 時事新聞 » 正文

沾化:56株“庭院棗樹”長成富民大產業(yè)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時間:2021-09-23 23:23:56 更新時間:2021-09-23 23:24:05   瀏覽次數:7095
沾化冬棗從最初的56株庭院棗樹到現在的冬棗園林,歷經30多年發(fā)展,在拉動農民增收致富、推動沾化經濟發(fā)展中貢獻了銘記史冊的功績
贊助商鏈接
 沾化冬棗從最初的56株“庭院棗樹”到現在的“冬棗園林”,歷經30多年發(fā)展,在拉動農民增收致富、推動沾化經濟發(fā)展中貢獻了銘記史冊的功績。2018年、2019年、2020年“沾化冬棗”連續(xù)三年品牌躋身全國地標產品100強,連續(xù)10年產值突破30億元,帶動棗農人均冬棗純收入連續(xù)9年超過8000元,成為全國種植面積最大、產量最高、品質最優(yōu)的冬棗主產區(qū)。

56株冬棗樹點燃產業(yè)燎原之火熱

沾化冬棗真正被發(fā)現并逐步發(fā)展形成產業(yè),就不得不提一個地方——沾化下洼,以及被稱為“沾化冬棗之父”的于洪長。下洼鎮(zhèn)是沾化冬棗的原產地和主產區(qū),轄62個行政村,現有耕地10.3萬畝,其中僅沾化冬棗種植園就占了9.8萬畝。在這里可以說人人種冬棗,家家都和冬棗產業(yè)息息相關。

提起與冬棗結緣,于洪長說那是個很偶然的機會,作為十里八鄉(xiāng)有名的能人,在年輕的時候,于洪長就通過學習食用菌養(yǎng)殖技術,帶領村民們致富。1984年,在村民家里傳授食用菌栽培技術時,他偶然發(fā)現村民于金義家的庭院里有一棵棗樹,雖在深秋,卻碩果累累,果實吃起來甘甜清脆。“我當時意識到,這應該就是我們這純正的冬棗。”于是,于洪長將冬棗枝嫁接到自家庭院的5棵小棗樹上,“當時我們村,村前屋后都有種的棗樹,但是品種比較雜亂,像這種冬棗還真是不多見。”

第二年清明節(jié)過后,于洪長驚喜地發(fā)現,院子里嫁接的冬棗樹有3棵吐出了新芽,“這證明冬棗是可以繁育的。”于洪長從此悉心呵護著這3棵冬棗樹。每澆一次水、施一次肥、噴一次藥,他都作詳細記錄,有時竟打著手電筒在樹旁蹲守一夜觀察棗樹生長情況。“那個時候我就在想,這么好的冬棗,如果能大面積種植,應該能有很好的市場。”

1993年春,沾化大面積推廣冬棗,開始實行產業(yè)化發(fā)展。1994年,建起了沾化縣冬棗研究所,于洪長擔任冬棗研究所所長,并辦起年產80萬脫毒冬棗成苗的高科技冬棗苗木繁育場。“吃的苦多,育的果才甜。”于洪長感慨當初創(chuàng)業(yè)的艱辛。

從1984年發(fā)現沾化冬棗這一獨特資源,歷屆黨委、政府始終把沾化冬棗作為富民強區(qū)的支柱產業(yè),接力棒一屆接著一屆往下傳,把沾化冬棗發(fā)展成了群眾的“命根子”、“錢袋子”,產業(yè)產值已連續(xù)10年突破30億元、帶動棗農人均冬棗純收入連續(xù)9年超過8000元。2020年,沾化冬棗總產量5.5億斤,實現銷售收入30億元、產業(yè)產值37億元,棗農人均收入過萬元。在“2020中國品牌價值評價信息發(fā)布”活動中,“沾化冬棗”品牌價值為56.11億元,位列第57位,棗類第一。

添加到百度搜藏 添加到百度搜藏
 
 
[ 行業(yè)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苗木行業(yè)圖文推薦
苗木行業(yè)新聞推薦
贊助商鏈接
苗木花木類新聞點擊排行榜
新聞特別推薦
 
 
APP應用權限 | 聯系方式 | 發(fā)展歷程 | 匯款方式 | 付費會員 | 廣告介紹 | 網站介紹 | 版權隱私 | 法律聲明 | 網站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站留言 | 廣告服務
597苗木網是中國專業(yè)的苗木網站,每天更新最新苗木求購信息, 綠化苗木價格, 最新苗木供應信息和最新苗木資訊
ICP備案號:魯ICP備19004792號 1魯公網安備 37068502000062號
copyright @ 597苗木網 2019-2026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魯B2-2019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