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商鏈接 |
五一花農“帶貨”忙,“盆”友圈在線圍觀“引爆”流量。
“五一節(jié)期間我們開播了三次,每次都有150余人‘圍觀’,比平時多了20到30人,粉絲也一下漲了1000左右!成交率還不錯,能有95%以上,三次直播成交額達10萬余元。”來到花木大世界(如皋)國際園藝城一間名叫“樂藝園”的小店,記者見到了顧莊遠近聞名的“網紅”主播李小軍。面對記者的發(fā)問,他一邊熟練地為盆景換盆、換土,進行葉片修剪、枝干拿彎,一邊淡定地回答,“云南、甘肅、北上廣等全國各地的網友都有,就三號左右吧,還有一名網友特地從山西趕到如皋,來我們店里購買盆景。”
像李小軍這樣靠直播“出道”的顧莊花農不在少數,但龍飆盆景工作室的龍彪倒是比較“另類”的一個代表。“龍哥”不是土生土長的顧莊人,但他來顧莊十幾年,早就把如皋當成他的第二故鄉(xiāng)。“我都收好幾個徒弟了,誰說我不是顧莊人我和他急!”龍彪性格爽朗,花農的淳樸和顧莊人特有的那股子韌勁在他身上“相得益彰”。18年一次不經意的瀏覽,讓他首次“觸電”快手,刷新了他對于“帶貨”這個詞的認知;19年當抖音開始“大行其道”,一向不太“循規(guī)蹈矩”的他又迅速嗅到商機,在兩大直播平臺同時“開掛”,從此他的工作室便成了他網絡直播的“根據地”,徹底打破了以往“等人上門”的傳統銷售方式。目前,兩大平臺上的粉絲已有逾3.3萬,去年一年靠直播收入達50余萬元。
一張360度旋轉臺、一盞專業(yè)攝影燈、一部智能、一個簡易直播架,有了這些“裝備”,那些原本只是“花農”的顧莊人,搖身一變成為“網紅主播”,生意越做越大,生意版圖更是從江蘇直接拓展到了全國。
直播帶貨“顯鋒芒”,小盆景“改頭換面”玩出“新花樣”。
“在大家的傳統觀念里,盆景是有著‘天價’的藝術品,只有高端消費者和收藏家才會賞玩。而現在,你看,這些小微盆景不過一兩百元、兩三百元左右一盆,普通老百姓都能消費欣賞。”92年的袁楊夢秋是夢景園的負責人,現就職于中國花卉協會盆景分會秘書處。他手中的一組小微盆景精致小巧、新奇趣韻,一下子就吸引了記者的目光。
怎么讓“高大上”的盆景走進千家萬戶,除了縮小盆景的“體積”降低成本外,這個九零后的小伙子也有著他的思考和堅持。“‘賣相’好看、價格‘親民’,還有最重要的一點——質量‘過硬’,這樣的盆景不僅能留住一些原本觀望的顧客,而且會特別受到年輕人們的青睞。”
袁楊夢秋算是較晚加入“直播”圈的年輕人了。他從去年11月才開始正式直播,“帶貨”的內容也有所不同——分析全國大獎佳作。短短半年時間,目前全平臺已累計約1萬粉絲。
“盆景可是咱們如皋的城市名片之一。為了銷量和流量,以次充好,將質量不達標的盆景販賣給陌生人,不僅有悖我們做人的良心和誠信的原則,也等于是在砸咱們如皋的這塊‘金字招牌’,這種事我們絕對不會干!”前一段時間“德美江蘇”全國網絡媒體江蘇行時由于誠信經營被采訪的楊紅芳一向快人快語,“我一直堅持一點就是,無論是幾十塊還是幾萬塊,我們都只賣精品。”
小盆景也有大“錢”坤,一路同行奏響鄉(xiāng)村振興“最強音”。
小盆景大生意,小產業(yè)大經濟。當記者采訪結束,途徑吳林森盆景藝術館時,遇到了年過六旬正在直播的吳叔。他有著蟠扎盆景40年的好手藝。被問及這么大年紀還做“網紅”是不是很有成就感時,吳林森溫和地笑笑,“其實18年我就已經接觸直播,去年疫情期間,線上銷售持續(xù)走俏,因直播成交就60余萬元。當然,成就感不是源于這個,而是帶著左鄰右舍一起干,一些賦閑在家的人找到了致富新路徑,大家伙兒共同奮斗一齊奔了小康!”
“家家栽種花木,戶戶蟠扎盆景”是顧莊社區(qū)“一村一品”的產業(yè)特色。顧莊花農們憑借著不斷求變的“精神氣”和“線上直播帶貨”的“神助攻”,成功實現了社區(qū)和產業(yè)的華麗轉型,推動了高效農業(yè)向旅游觀光農業(yè)的蛻變,從而促進農業(yè)增效、農民增收,助推如皋鄉(xiāng)村振興走上“快車道”,進而帶動如皋經濟的高質量發(fā)展。
目前,如皋已啟動中國小微盆景基地,花木盆景產業(yè)總面積已發(fā)展到20多萬畝,從業(yè)人員10多萬人,全產業(yè)鏈年產值達200多億元。通過搭載“互聯網+直播”的快車,讓古老的盆景藝術持續(xù)注入新鮮的“血液”,讓悠久的盆景文化逐漸走向全球,推動如皋花木盆景產業(yè)朝著規(guī);、產業(yè)化、外向化發(fā)展,加速開啟如皋花木盆景產業(yè)發(fā)展新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