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商鏈接 |
從八道灣到西三條,魯迅對種植丁香情有獨
魯迅自幼年起,就喜愛花草樹木。如今,在紹興魯迅紀(jì)念館,保存有他年少時批注過的《花鏡》,手抄的《二樹山人寫梅歌》。他于1909年留日歸國時,特地帶回一株水野梔子,種置在紹興庭院中。這株梔子,后來贈給了姨弟酈辛農(nóng)。1962年,酈又轉(zhuǎn)贈給紹興魯迅紀(jì)念館,至今仍存活。
“移家北上,定居京城后,魯迅分別在八道灣11號,西三條胡同21號先后謀劃、購建兩處房舍。他在這兩處,都種植了北京名木丁香,可查日記中的記載。 ”谷興云告訴北青-北京頭條記者,八道灣11號的種植,見于1920年4月16日所記:“晚庭前植丁香二株。”;西三條胡同21號的種植,在1925年4月5日 :“云松閣來種樹,計紫、白丁香各二,碧桃一,花椒、刺梅、榆梅各二,青楊三。”
西三條種植1個月后,魯迅寫道:“北京暖和起來了;我的院子里種了幾株丁香,活了;還有兩株榆葉梅,至今還未發(fā)芽,不知道他是否活著。”(《北京通信》,1925年5月14日)
此前,魯迅于1924年5月25日的日記中寫道,“晨移居西三條胡同新屋。”此時已謀劃好,等待來年開春,在院中種植花木。他對到訪的小朋友說:“太師母(即魯瑞)喜歡花木,我已向云松閣(北京專賣各種盆景及樹苗,并代送代種的一種商店)定購紫、白丁香樹兩株,打算種在院子偏南的兩邊,碧桃樹一株,榆葉梅樹兩株,種在太師母的窗前。這樣老人家可以隔著玻璃看花。”(俞芳:《第一次到魯迅先生的新屋作客》)果然,次年4月5日完成了種植。
西三條胡同的花木,經(jīng)歷時代風(fēng)雨,多有變化。到1953年秋,據(jù)孫伏園考察:“現(xiàn)在院中有棗樹二,紫丁香二,白丁香一,迎春一;后園有花椒一叢(去年補種)、刺梅一叢,余如碧桃、榆梅、青楊、月季花,都已經(jīng)散失了。”谷興云表示,這也就是說, 30年前種植的“紫、白丁香各二”,此時只有“紫丁香二,白丁香一”,亦即,已經(jīng)死去1株。
經(jīng)鑒定魯迅手植丁香為暴馬丁香品種,壽命可達(dá)數(shù)百年
另外近年有關(guān)記述:“(八道灣11號)門前有兩棵丁香,系魯迅手植,有照片為證。根據(jù)回憶錄,1956年10月,這兩株丁香還在。有一天,周作人送客出門,走到這里,對客人說:‘這是家兄種的。’魯迅1924年搬到西三條21號后,也在院內(nèi)種了兩株丁香,至今80多年了,仍極茂盛。”(黃喬生《八道灣十一號》326頁,三聯(lián)版,2015年)
值得一提的是,丁香是哈爾濱市樹(花),谷興云依據(jù)有關(guān)專家對故居丁香的鑒定,以及哈爾濱丁香研究機構(gòu)的資料發(fā)現(xiàn),當(dāng)年魯迅在西三條居所院落栽種的這兩株高大的丁香樹屬暴馬丁香品種,壽命可數(shù)達(dá)百年。“這兩株丁香,此刻已近百齡,依然枝繁葉茂,生機盎然,成為活著的魯迅文物。猶如魯迅著作,魯迅精神,仍在昭示后代,感染今人。”谷興云如此評述說。
供圖/北京魯迅博物館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張恩杰
編輯/賀夢禹
[ 北京頭條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