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商鏈接 |
由于常常經(jīng)歷劇烈的運動,消耗大量的體能,動物們需要睡覺休息,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那么植物呢?植物長年累月固定在一個地方生長,也需要“休息”嗎?帶著這個疑問,100年多前,英國著名生物學家達爾文展開了研究。
經(jīng)過細心的觀察,達爾文發(fā)現(xiàn)許多植物在晴朗的夏日夜晚會發(fā)生許多奇妙的變化。如合歡,它的羽狀葉片在白天舒展而又平坦,一到夜幕降臨,就成雙成對地折合關閉入睡;紅三葉草白天有陽光時,每個葉柄上的葉子都舒展在空中,但到了傍晚,3片小葉也閉合起來休息。在對69種植物的“睡眠”觀察中,達爾文斷定,植物也是需要睡眠的,而且,植物的“睡眠”主要是為了保護葉片抵御夜晚的寒冷。但這個說法由于缺乏足夠的證據(jù),一直以來,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
直到50年前,植物為什么也有“睡眠”的“月光理論”新鮮出爐?茖W家們認為,植物之所以夜晚“睡覺”,主要是為了減少來自月光的傷害。因為月光過多照射,會干擾植物正常的光周期感官機制,損害植物對晝夜變化的適應。
20世紀80年代,科學家又發(fā)現(xiàn),有些植物在“睡覺”時,并不受溫度和光強度的控制。如合歡葉子不僅在夜晚關閉睡眠,當遭遇大風大雨時,也會耷拉著“腦袋”入睡,仿佛是在防止柔嫩的葉片受到暴風雨的摧殘。
科學家們的種種觀點,都沒有能解釋植物“睡覺”的原因。
20世紀90年代末期,美國科學家恩瑞特用一個新的解釋換得了普遍的認可。
恩瑞特用一根靈敏的溫度探測針在夜間測量多種植物葉片的溫度,結果發(fā)現(xiàn),呈水平方向(不進行睡眠運動)的葉子溫度,總比垂直方向(進行睡眠運動)的葉子溫度要低l℃左右。恩瑞特因此認為,正是這僅僅1℃的微小溫度差異,讓喜歡睡覺的植物生長速度比不睡覺的植物要快得多,它們用睡覺的方式大大提升了自己的生存競爭能力。
同時,恩瑞特還發(fā)現(xiàn)了一個更有趣的事情:植物不但喜歡“夜睡”,還喜歡“午睡”。原來,在每天的11時至下午2時左右,許多植物的葉子的氣孔會關閉,進入“午睡”中。恩瑞特分析,植物午睡的原因可能是大氣環(huán)境的干燥氣候引起的,午睡能讓植物形成一種“抗旱”的本領,從而減少水分的散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