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商鏈接 |
七葉樹,又名七葉楓樹、梭欏樹,是七葉樹科七葉樹屬的落葉喬木,原產(chǎn)于我國黃河流域及江浙等地區(qū),目前在陜西、山西、河南、河北、安徽、浙江、江蘇等地均有栽培。七葉樹喜光、喜溫暖濕潤氣候,較耐寒;深根性,適合生長于深厚、肥沃、濕潤且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長較慢,壽命長且病蟲害少。七葉樹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不僅可以作為行道樹應用于城市綠化,其在園林綠化中也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近年來,隨著皖東地區(qū)園林綠化產(chǎn)業(yè)不斷的發(fā)展,常規(guī)的綠化植物已不能滿足其發(fā)展需求,迫切需要引進新的綠化植物,而當前七葉樹在該地區(qū)很少被用于園林綠化,因而具有良好的發(fā)展前景。
1 特征特性
七葉樹的樹冠龐大,多呈圓球形,高度可達25m以上。小枝多為黃褐色或灰褐色、無毛光滑的圓柱形,表面有淡黃色的橢圓形或圓形的皮孔,幼齡時小枝表面有微柔毛。頂芽為卵形,芽鱗交互對生,呈淡褐色且無毛。葉片為掌狀復葉對生,一般有小葉5~7片,長8~16cm,寬3~5cm,先端逐漸變尖,基部楔形或闊楔形,葉片形狀為倒卵狀長橢圓形或長橢圓形,葉邊緣有細密鈍尖狀鋸齒,葉脈上有疏生柔毛,其他部位無毛。中央小葉的柄長1~2cm,2側的小葉柄長5~10mm,并有灰色微柔毛。頂生圓錐形花序,呈圓柱狀,連總花梗長20~25cm,蒴果倒卵形或球形。頂部短尖而中部略有凹下,黃褐色,種子深褐色,形狀如板栗,種臍寬而大,淡白色,花期5~6月,果期9~10月。
2 繁育栽培技術
2.1 種子采集與處理 七葉樹一般于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期間進行種子采集,母樹要求具有15a以上的樹齡,并且要求其生長健壯、果實產(chǎn)量高、無病蟲害,當種子呈現(xiàn)黃褐色或深褐色時即可采集。盡量選取重量在40g左右的種子,種子要求色度栗紅、光澤明亮、種皮堅硬、胚芽飽滿且無機械損傷。由于七葉樹種子含水量大,淀粉多,其容易因失水而變質腐爛,從而損傷胚芽而失去發(fā)芽力,所以在播種前種子貯藏尤為重要。將篩選出的種子與濕沙1∶3混合均勻,然后在濕潤且排水良好的土坑貯存,要在土坑上留有通氣孔,使其保持良好的透氣性,如果透氣性差種子可能發(fā)生“自潮”或“自熱”現(xiàn)象,進一步導致種子發(fā)生酒精中毒而死亡。在種子貯藏過程中要定期檢查其透氣性,防治種子死亡。
2.2 選地整地 根據(jù)七葉樹的生長特性,其育苗地一般要求選在背風向陽,土層厚度在50cm以上,坡度在5°以下的中性或微酸性肥沃沙質壤土,為了育苗方便,要求育苗地距離水源近且排水方便的地方。育苗地要求在秋末進行深翻,為了保證苗木的正常生長,可在深翻時施過磷酸鈣150~225kg/hm2或復合肥75~150kg/hm2。在播種前要進行細致整地,清除石塊和雜草,并使地面平坦,土粒均勻分布。為了防止病蟲對種子的傷害,增加出苗率,在播種前應對苗地進行殺菌殺蟲。常用的殺菌殺蟲方法有2種,一種是在播種前7d,將適量的硫酸亞鐵粉均勻地撒在播種溝內或床面上;另一種是在播種前將種子浸泡在辛硫磷和多菌靈混合的消毒液中3~5min。第1種方法不僅成本高,而且殺菌、殺蟲效果也不太理想,因此在實際種植中多采用第2種方法。
2.3 播種育苗 播種分為秋播和春播2個播種時間。秋播的種子不需要對其進行貯藏,將篩選出的七葉樹種子置于通風處,干燥至種子含水量在25%~30%,然后于樹木落葉后、土壤封凍前進行播種。用此方法播種的種子出苗整齊,生長較快,但是由于發(fā)芽早,容易受到晚霜危害。一般在苗床上進行條播,株距10~15cm,條距20~25cm,播種時要將種臍向下,覆土2~3cm,覆蓋稻草并用水將其澆透。翌年當出苗達到50%時,分2~3次揭去稻草,待出苗率70%時,噴灑用水稀釋800倍的50%多菌靈粉劑對其進行消毒,以防治病蟲害,提高成活率。若采用春播方式,將經(jīng)過沙藏種子在播種前3~4d起出,于土壤解凍后播種。播種前用0.15%福爾馬林溶液浸泡20min,然后撈出并悶種30min后進行條播,播種方式及方法與秋播相同。如果種子在沙藏過程中發(fā)芽,則應盡早播種;播種后溫度過低,可對其覆蓋地膜進行保溫。
2.4 小苗管理 為了提高七葉樹苗木的成活率,應該加強出播種后小苗的管理工作,主要包括早春防凍、松土、除草、灌溉、排水以及施肥等工作。由于七葉樹在春播后4月下旬出土,秋播在3月下旬出土,而皖東地區(qū)的春雪、晚霜等自然災害較為嚴重,因此要加強小苗春季防凍工作。七葉樹小苗苗高低于10cm前,不宜對其進行松土,但要適時除草,做到“除小、除早”,保證苗地內無雜草;苗高高于20cm以后,可對其進行松土,并分期進行間苗。由七葉樹的生長特性可知,小苗在從出土到5月下旬是生長高峰期,7~8月為苗木的木質化期,所以在3~5月應對其進行多次灌溉,但水量不宜太大,而在7~8月應少水少肥,以促進苗木的木質化。雨季注意排水,防止苗床積水。苗木生長高峰期,應施適量的尿素,以促進生長,或根據(jù)苗木生長狀況和土壤肥力進行根外施肥。
2.5 生長期管理 在七葉樹種出苗后第1年的苗木生長高峰期,及時追施氮磷鉀復合肥,施肥量為150~200kg/hm2,施肥后應及時澆水,也可以根據(jù)苗木的生長情況及時灌溉或排水。出苗后第2年要調整密度,使其株距在40cm左右,每1hm2有苗木6萬棵左右,肥水管理與第1年基本相同,但施肥量有要適當增加,每次每hm2施肥量為165~215kg,苗木的高度可以達到1.3m。出苗后的第3年要進行隔行去行,調整行間距離,使行距在80~90cm,每1hm2保留3萬株左右,水肥管理與第1年和第2年相同。七葉樹在第3年時,苗高一般可達到2.4m左右,這時樹苗可作為道路或其他綠化的樹種。七葉樹常用的整形方式為高干圓球形或卵圓形,在生長過程中一般不需要對其進行修剪,只要將無用枝、混亂枝剪去即可。幼苗展葉期,抹去多余的分枝,當苗高達到3~3.5m時,截去主梢進行定干
1 特征特性
七葉樹的樹冠龐大,多呈圓球形,高度可達25m以上。小枝多為黃褐色或灰褐色、無毛光滑的圓柱形,表面有淡黃色的橢圓形或圓形的皮孔,幼齡時小枝表面有微柔毛。頂芽為卵形,芽鱗交互對生,呈淡褐色且無毛。葉片為掌狀復葉對生,一般有小葉5~7片,長8~16cm,寬3~5cm,先端逐漸變尖,基部楔形或闊楔形,葉片形狀為倒卵狀長橢圓形或長橢圓形,葉邊緣有細密鈍尖狀鋸齒,葉脈上有疏生柔毛,其他部位無毛。中央小葉的柄長1~2cm,2側的小葉柄長5~10mm,并有灰色微柔毛。頂生圓錐形花序,呈圓柱狀,連總花梗長20~25cm,蒴果倒卵形或球形。頂部短尖而中部略有凹下,黃褐色,種子深褐色,形狀如板栗,種臍寬而大,淡白色,花期5~6月,果期9~10月。
2 繁育栽培技術
2.1 種子采集與處理 七葉樹一般于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期間進行種子采集,母樹要求具有15a以上的樹齡,并且要求其生長健壯、果實產(chǎn)量高、無病蟲害,當種子呈現(xiàn)黃褐色或深褐色時即可采集。盡量選取重量在40g左右的種子,種子要求色度栗紅、光澤明亮、種皮堅硬、胚芽飽滿且無機械損傷。由于七葉樹種子含水量大,淀粉多,其容易因失水而變質腐爛,從而損傷胚芽而失去發(fā)芽力,所以在播種前種子貯藏尤為重要。將篩選出的種子與濕沙1∶3混合均勻,然后在濕潤且排水良好的土坑貯存,要在土坑上留有通氣孔,使其保持良好的透氣性,如果透氣性差種子可能發(fā)生“自潮”或“自熱”現(xiàn)象,進一步導致種子發(fā)生酒精中毒而死亡。在種子貯藏過程中要定期檢查其透氣性,防治種子死亡。
2.2 選地整地 根據(jù)七葉樹的生長特性,其育苗地一般要求選在背風向陽,土層厚度在50cm以上,坡度在5°以下的中性或微酸性肥沃沙質壤土,為了育苗方便,要求育苗地距離水源近且排水方便的地方。育苗地要求在秋末進行深翻,為了保證苗木的正常生長,可在深翻時施過磷酸鈣150~225kg/hm2或復合肥75~150kg/hm2。在播種前要進行細致整地,清除石塊和雜草,并使地面平坦,土粒均勻分布。為了防止病蟲對種子的傷害,增加出苗率,在播種前應對苗地進行殺菌殺蟲。常用的殺菌殺蟲方法有2種,一種是在播種前7d,將適量的硫酸亞鐵粉均勻地撒在播種溝內或床面上;另一種是在播種前將種子浸泡在辛硫磷和多菌靈混合的消毒液中3~5min。第1種方法不僅成本高,而且殺菌、殺蟲效果也不太理想,因此在實際種植中多采用第2種方法。
2.3 播種育苗 播種分為秋播和春播2個播種時間。秋播的種子不需要對其進行貯藏,將篩選出的七葉樹種子置于通風處,干燥至種子含水量在25%~30%,然后于樹木落葉后、土壤封凍前進行播種。用此方法播種的種子出苗整齊,生長較快,但是由于發(fā)芽早,容易受到晚霜危害。一般在苗床上進行條播,株距10~15cm,條距20~25cm,播種時要將種臍向下,覆土2~3cm,覆蓋稻草并用水將其澆透。翌年當出苗達到50%時,分2~3次揭去稻草,待出苗率70%時,噴灑用水稀釋800倍的50%多菌靈粉劑對其進行消毒,以防治病蟲害,提高成活率。若采用春播方式,將經(jīng)過沙藏種子在播種前3~4d起出,于土壤解凍后播種。播種前用0.15%福爾馬林溶液浸泡20min,然后撈出并悶種30min后進行條播,播種方式及方法與秋播相同。如果種子在沙藏過程中發(fā)芽,則應盡早播種;播種后溫度過低,可對其覆蓋地膜進行保溫。
2.4 小苗管理 為了提高七葉樹苗木的成活率,應該加強出播種后小苗的管理工作,主要包括早春防凍、松土、除草、灌溉、排水以及施肥等工作。由于七葉樹在春播后4月下旬出土,秋播在3月下旬出土,而皖東地區(qū)的春雪、晚霜等自然災害較為嚴重,因此要加強小苗春季防凍工作。七葉樹小苗苗高低于10cm前,不宜對其進行松土,但要適時除草,做到“除小、除早”,保證苗地內無雜草;苗高高于20cm以后,可對其進行松土,并分期進行間苗。由七葉樹的生長特性可知,小苗在從出土到5月下旬是生長高峰期,7~8月為苗木的木質化期,所以在3~5月應對其進行多次灌溉,但水量不宜太大,而在7~8月應少水少肥,以促進苗木的木質化。雨季注意排水,防止苗床積水。苗木生長高峰期,應施適量的尿素,以促進生長,或根據(jù)苗木生長狀況和土壤肥力進行根外施肥。
2.5 生長期管理 在七葉樹種出苗后第1年的苗木生長高峰期,及時追施氮磷鉀復合肥,施肥量為150~200kg/hm2,施肥后應及時澆水,也可以根據(jù)苗木的生長情況及時灌溉或排水。出苗后第2年要調整密度,使其株距在40cm左右,每1hm2有苗木6萬棵左右,肥水管理與第1年基本相同,但施肥量有要適當增加,每次每hm2施肥量為165~215kg,苗木的高度可以達到1.3m。出苗后的第3年要進行隔行去行,調整行間距離,使行距在80~90cm,每1hm2保留3萬株左右,水肥管理與第1年和第2年相同。七葉樹在第3年時,苗高一般可達到2.4m左右,這時樹苗可作為道路或其他綠化的樹種。七葉樹常用的整形方式為高干圓球形或卵圓形,在生長過程中一般不需要對其進行修剪,只要將無用枝、混亂枝剪去即可。幼苗展葉期,抹去多余的分枝,當苗高達到3~3.5m時,截去主梢進行定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