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商鏈接 |
597苗木網(wǎng)整理發(fā)布:牡丹的養(yǎng)殖方法 牡丹怎么養(yǎng)
落葉灌木。高達2米;枝粗壯。二回三出復葉,小葉廣卵形至卵狀長橢圓形,先端3〜5裂,基部全緣,背面有白粉,平滑無毛。花單生枝頂,大型,徑10〜30厘米,有單瓣和重瓣,花色豐富,有紫、深紅、粉紅、白、黃、豆綠等色,極為美麗。雄蕊多數(shù),心皮5枚,有毛,周圍為花盤所包,花期4月下旬至5月;9月果熟。
2. 生態(tài)習性
喜光,而以在稍陰下生長良好。花期適當遮陰更延長開花時間,使色彩分外鮮艷。較耐寒,喜涼爽,畏炎熱;喜深厚肥沃而排水良好的砂質(zhì)壤土。
3. 苗木繁殖
主要用播種、分株、嫁接和壓條繁殖。
播種適于單瓣或半重瓣品種,主要用于選育優(yōu)良新品種及培育砧木。
分株繁殖法適用于所有品種,是應用最廣的一種繁殖方法。牡丹分株與栽植時間以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為宜。將4〜5年生的牡丹從土中挖出,去掉附土,可剪去部分大根及中等根,亦可不剪,小根全部保留,并剪去所有帶病黑根。置陰涼處晾曬2〜3天,待根變軟后再用利刀從其自然可分處劈開,使每一新株保留適當根系和蘗芽。4年生植株可分3〜4株,每株至少保留2〜3個蘗芽。分劈后,傷口最好用硫黃粉或1%濃度的硫酸銅溶液消毒。
嫁接繁殖法大量繁殖時較多采用,適宜發(fā)枝力弱的名貴品種,具有成本低、速度快的優(yōu)點。嫁接時間以9〜10月間為宜。過早嫁接因溫度高,易“秋發(fā)”;過晚,生根少,長勢弱,成活率低。
壓條繁殖在秋季9〜10月份,將2年生以上的枝條,從基部環(huán)剝,寬0.5〜1厘米,深達木質(zhì)部,或刻傷深達枝條木質(zhì)部,然后用濕土將整個枝條埋實壓牢,并經(jīng)常保持土壤濕潤。
4. 栽植
我國有“春季栽牡丹,到老不開花”的說法,說明適時栽植的重要性。一般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為宜,過早栽植易“秋發(fā)”,過晚來年花后容易枯死。選擇向陽、不積水之地,最好是朝陽斜坡,土質(zhì)肥沃、排水好的沙質(zhì)壤土。栽植前澆2次透水,深翻土地,栽植坑要適當大,牡丹根部放入其穴內(nèi)要垂直舒展,不能卷
根。栽植不可過深,以剛剛埋住根為好。
5. 土肥水管理
牡丹有“喜燥懼濕”的特性,加之根系發(fā)達,扎根深,吸水能力強,一般不需澆水。1〜2年生的牡丹根系淺,長勢弱,抗旱能力差,視干旱程度應及時澆水,一般入冬前灌1次水,保證其安全越冬。開春后視土壤干濕情況給水,但不要澆水過大。澆水方法應排溝滲透,不宜大水漫灌。夏季高溫多雨季節(jié),要及時排水,避免積水。
牡丹根系發(fā)達,生長年限長,需肥量大,栽植后依生長年限一般每年需追肥3次,以滿足不同生育時期對肥料的需要。第一次花前肥,是3月下旬進行追施腐熟人糞干或餅肥,以保證花蕾、新枝正常生長發(fā)育所需的養(yǎng)分。第二次是花后肥,追施一次磷肥和餅肥,以保證枝葉旺盛生長、花芽分化及緩和樹勢。第三次是落葉肥,在11月上旬封凍前進行,以保證牡丹越冬保護和提高土壤肥力。每次施肥都要結(jié)合澆水進行。另外,要注意中耕除草,無雜草可淺耕松土。
6. 整形修剪
栽植2〜3年后只留4〜5個枝千,其余的全部剪除。5〜6月開花后將殘花剪除。6〜9月花芽分化期,可用鑷子將上部芽鑷除,以促使花芽在下面葉腋分化。10〜11月,進行秋季修剪,可從枝條基部起留2〜3枚花芽,適時摘除上部的弱花芽,以保證翌年1〜2枚開花。每年冬季剪去枯枝、老枝、病枝、無用小枝等。若想植株低矮、花叢密集,則短截重些(見圖9)。
7. 病蟲害防治
常見的病害有以下幾種:葉斑病、紫紋羽病和莖腐病。
(1)葉斑病的病菌主要浸染葉片,也浸染新枝。發(fā)病初期一般在花后15天左右,7月中旬隨溫度的升高日趨嚴重。初期葉背面有谷粒大小褐色斑點,邊緣色略深,形成外濃屮淡、不規(guī)則的圓心環(huán)紋枯斑,相互融連,以致葉片枯焦凋落。葉柄受害產(chǎn)生墨綠色絨毛層;莖、柄部染病產(chǎn)生隆起的病斑;病菌在病株莖葉和土壤中越冬。
防治方法為:在11月上旬(立冬)前后,將地里的干葉掃凈,
集中燒掉,以消滅病原菌;發(fā)病前(5月份)噴灑1 : 1 : 160倍的波爾多液,10〜15天噴一次,直至7月底;發(fā)病初期,噴灑500〜800倍的甲基托布津、多菌靈,7〜10天噴一次,連續(xù)3〜4次。
(2)紫紋羽病為真菌病害,由土壤傳播。發(fā)病在根頸處及根部,以根頸處較為多見。受害處有紫色或白色棉絮狀菌絲,初呈黃褐色,后為黑褐色,俗稱“黑疙瘩頭”。輕者形成點片狀斑塊,不生新根,枝條枯細,葉片發(fā)黃,鱗芽癟;重者整個根頸和根系腐爛,植株死亡。此病多在6〜8月高溫多雨季節(jié)發(fā)生,9月以后,隨氣溫的降低和雨水的減少,病斑停止蔓延。
防治方法為:選排水良好的高燥地塊栽植;雨季及時中耕,降低土壤濕度;4〜5年輪作一次;選育抗病品種;分栽時用500倍五氯硝基苯藥液涂于患處再栽植,也可用55%代森銨1000倍液澆其根部;受害病株周圍用石灰或硫黃消毒。
(3)莖腐病的病原為核盤菌,發(fā)病時在近地面莖上發(fā)生水漬狀斑,逐漸擴展腐爛,出現(xiàn)白色棉狀物。也可能浸染葉片及花蕾。
防治方法:選擇排水良好的高燥地塊栽植;發(fā)現(xiàn)病株及時挖掉并進行土壤消毒;4〜5年輪作一次。
蟲害主要有地下害蟲螻蛄、地老虎和蠐螬。
(1) 螻蛄主要啃根皮和咬食嫩芽、幼苗;地老虎從根頸處危害嫩芽為主;蠐螬咬食根部,7月上旬至9月上旬最重,常把根咬傷、咬斷數(shù)處,食量大,是牡丹的主要蟲害。防治方法為螻姑可用豆餅或麥麩配成毒餌,于傍晚撤在田里誘殺;也可在夜間用燈光誘捕。防治地老虎、蠐螬,要施發(fā)酵腐熟的肥料,并加人辛硫磷(每畝0.25千克),翻人土中20厘米深,麥麩效果良好。地上害蟲主要有介殼蟲和天牛。介殼蟲:全身橙紅或橘紅色,每年發(fā)生二代,雌蟲常群集葉柄或莖枝上吸取汁液,使葉色發(fā)黃,枝梢枯萎,引起植株生長勢減弱。防治方法為發(fā)現(xiàn)蟲害時可剪除受害的枝葉燒毀; 幼蟲孵化期可用1000~1500倍敵敵畏或氧化樂果噴灑,但噴施氟乙酰胺效果最好;休眠期或早春發(fā)芽前用波美3度石硫合劑噴灑枝干有較好的防治作用。
天牛為“中華牡丹鋸花天牛”,成蟲為圓筒狀,幼蟲乳白 色,頭小體肥,三年一代。5〜6月孵化成幼蟲進人根頸髓部,危 害植株,不易發(fā)現(xiàn),造成植株衰弱或死亡。防治方法為在牡丹根際打孔3〜4回孔,深20厘米左右,每孔投放入磷化鋁一片,或?qū)в邢x害的苗木放在密閉的室內(nèi)用磷化鋁熏殺,殺滅成功率高達 100%。所以,磷化鋁熏剎是防治天牛的一種較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