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商鏈接 |
2011年菏澤牡丹行情好 花農卻難掙大錢
催花牡丹利潤較高又到牡丹南下催花時。11月23日,曹州牡丹園西大門前空地上擺滿了成捆的牡丹苗,一輛準備南下運輸催花牡丹的大貨車停放在這里,七八名花農正忙著裝車。
花農準備明顯不足
“種漲不種跌”困局待轉
催花牡丹利潤較高又到牡丹南下催花時。11月23日,曹州牡丹園西大門前空地上擺滿了成捆的牡丹苗,一輛準備南下運輸催花牡丹的大貨車停放在這里,七八名花農正忙著裝車。
牡丹區(qū)牡丹辦事處花農趙文建指揮裝車。他告訴記者,這批牡丹苗運抵廣東后,經過50余天的生長和催花,便可亮相廣州的春節(jié)市場。
中國牡丹芍藥協(xié)會常務理事趙孝知預計,廣州市場上的牡丹價格會大幅提升,花農掙錢的幾率也將相應增加。他的觀點得到不少當地專業(yè)人士的贊同。趙文建以牡丹品種‘大胡紅’為例,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他說,‘大胡紅’單株收購價平均達到了38元,其中從洛陽購來的達到了40元,比去年整整翻了一番。同時,每株牡丹的運費上漲到1.5元,到廣州后,土地租金每株合計十幾元,花盆十幾元,再計算上人力及日;ㄤN,成本合計每株65元左右。趙文建說:“每株牡丹平均13個枝,花開約13朵,即使按照去年每朵花10元的市場價,催花牡丹也將有50%的利潤空間。”
花農準備明顯不足
記者走訪當地花農花商發(fā)現,受成品苗缺貨、株苗及運輸成本增加的影響,今冬菏澤南下催花的牡丹大幅減少。“現在的情況是貨源緊缺,有錢也買不到成品牡丹。”
花農許天松已有20多天未曾進過牡丹田了。“牡丹成品苗秋天全賣光了,現在地里生長的是株齡僅兩年的幼苗牡丹。”
經歷了連續(xù)三年“虧本賣牡丹”的境況后,菏澤牡丹今秋重現高身價。普通牡丹品種從去年每株10元漲到了20元,略微名貴的品種從一二十元漲到了二三十元,而論枝賣的名貴品種漲幅更大,達到了三四十元,價格創(chuàng)出了十年來的最高。許天松今年售出1.5畝牡丹,去除成本還有三萬元的收益。
說起這些,許天松流露出的不是喜悅,而是遺憾。他說,四五年前,家中田地里全是牡丹田,但經歷了連續(xù)多年的虧本賣牡丹后,他和當地不少花農一樣,拋苗棄種牡丹,其家中原本六七畝的牡丹田現在僅剩兩畝地。“商機來臨,準備不足啊。”許天松說。
南下催花數量銳減
“2009年為二十五六萬株,去年是十七八萬株,今年在12萬株左右,比去年減少三分之一。”趙孝知告訴記者,近年來,菏澤南下催花的牡丹數量逐漸遞減,今年尤其明顯。
菏澤牡丹今秋呈現出了旺銷局面,僅洛陽客商的需求量就達到了100萬株以上,這不但使得牡丹今秋重現高身價,而且使得菏澤牡丹成品苗缺貨,菏澤花商不得已返購洛陽牡丹補缺。菏澤市國花牡丹研究所副所長盧勝杰告訴記者,當地市場上,從洛陽購得的成品牡丹達五六萬株,但仍不能滿足當前的市場需求。
“種漲不種跌”困局待轉
一邊是可以預期的催花牡丹高身價,另一邊則是嚴重缺貨的牡丹成品苗。眼看著好商機卻掙不了錢,不少花農疑惑:“價格暴跌,花農是主要受害者,而眼下價格暴漲,花農咋仍然難受益?”
對此,趙孝知解釋說,同國內大蒜大蔥一樣,菏澤牡丹也沒有走出“貴賤循環(huán)”的怪圈,花農也未改變“種漲不種跌”的困局。趙孝知說,牡丹苗木種植一般為四五年。四年前,他曾指導當地花農增加種植數量,但不少花農不為所動,拋苗棄種;而目前,隨著牡丹價格的暴漲,花農今年又開始大批量嫁接栽種牡丹,這很有可能造成下一次供求失衡。“花農‘種漲不種跌’的思想若不轉變,困局仍難解。”趙孝知說。